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酒店发展史-酒店的革新(明清篇)

发表于2014-07-31

酒店发展史-酒店的革新(明清篇)

 


导读

上周,我们看到了宋元时期的驿站状况。看到了驿站的迅速发展,在各大交通要道中,驿站,酒店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,其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。那么作为中国封建制度最为完备,最为鼎盛也是走向最终灭亡时期的明清时期,酒店业的发展又有哪些独特的韵味。传统的驿站能否满足社会的变迁?明清时期的酒店还能不能延续前朝的制度呢?我们接着看!

公元1368年,朱元璋在应天(今南京)称帝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。早在明初,太祖朱元璋承元末战争破坏的经济凋敝之后,令在首都应天城内建造十座大酒楼,以便商旅、娱官宦、饰太平,所以明清时期酒店业有了进一步发展。明清时期,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的发展,在各省城和京城出现了专门接待各地赴试学子的会馆,成为当时食宿业的一部分。



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,上以海内太平,思与民偕乐,命工部建十酒楼于东门外,有鹤鸣、醉仙、讴歌、鼓腹、来宾、重译等各。既而又增作五楼,至是皆成。诏赐文武百官钞,命宴于醉仙楼,而五楼则专以处侑歌妓者……宴百官后不数日……上又命宴博士钱宰等于新成酒楼,各献诗谢,上大悦……太祖所建十楼,尚有清 江、石城、东民、集贤四名,而五楼则云轻烟、淡粉、梅研、柳翼,而遗其一,此史所未载者,皆歌妓之薮也。时人曾咏诗以志其事:“诏出金钱送酒垆,绮楼胜会集文儒。江头鱼藻新开宴,苑外莺花又赐酺。赵女酒翻歌扇湿,燕姬香袭舞裙纡。绣筵莫道知音少,司马能琴绝代元。”(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·补遗》卷三)

另外,明初官营大酒楼的撤销,除了管理弊窦、滋生腐败等内部原因之外,外部因素则是兴旺发达起来的各种私营酒店企业的竞争压力所迫。因为明中叶时,已经是“今千乘之国,以及十室之邑,无处不有酒肆”(胡侍《珍珠船》卷六)的餐饮业十分繁兴发展的时态了。酒肆的“肆”,意为“店”、“铺”,古代一般将规模 较小,设务简陋的酒店、酒馆、酒家统称为“酒肆”。

除了地外繁华都市的规模较大的酒楼、酒店之外,更多的则是些小店,但这些远离城镇偏处一隅的小店却是贴近自然、淳朴轻松的一种雅逸之趣。因而它们往往更能引得文化人的钟情和雅兴。明清两工的史文典献,尤其是文人墨客的笔记文录中多有此类小店引人入胜的描写。同时,由于读书人的增多,人仕的艰难,和商业的民展 等诸多原因,一方面是更我的读书人汇入商民队伍,另一方面是经商者文化素养的提高,市民文化有了更深广的发展。明代中叶一则关于“小村店”的记述很能发人深省:“上与刘三吾微行出游,入市小饮,无物下饭。上出句云:‘小村店三杯五盏,无有东西,’三吾未有对,店主适送酒至,随口对曰:‘大明国一统万方,不 分南北。’明日早期召官,固辞不受。”(明·蒋一葵《长安客话》卷二《小村店》)文中的“上”,当是今北昌平明十三陵“地下宫殿”定陵墓主神宗朱翊钧。这个在位48年之久(157~年)的尸位皇帝,于国事几乎一无建树,明帝国其时已是落叶飘忽,满目西风了。那位小村店主人或许就是位洞悉时局的大隐于市者,因而才坚定地拒绝皇帝让他做官的恩赐。

清代酒肆的发展,超过以往任何时代。“九衢处处酒帘飘,涞雪凝香贯九霄。万国衣冠咸列坐,不方晨夕恋黄娇。”(清·赵骏烈《燕城灯市竹枝词·北京风俗杂咏》)乾隆(1736~1620年)时期是清帝国的太平盛世,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活跃繁荣的鼎盛时代,西方文明虽蒸蒸日上,但尚未在总态势与观念上超越东方文明中心的中国。这首描述清帝国京师北京食宿业繁华兴盛的竹枝词,堪称形象而深刻的历史实录:早克时节,日朗气清,银屑扬逸,暖意可人。京师内外城衢, 酒肆相属,鳞次栉比,棋布星罗。各类酒店中落座买饮的,不仅是五行八作、三教九流的中下社会中人,而且有“微行显达”等各类上层社会中人;不仅有无数黑头发人种,而且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异邦食客,东西两半还应操着说不清多少语言,服饰各异的饮啖者聚坐在大大小小的各式风格、各种档次的酒店中,那情景的确是既 富诗意又极销魂的。

清代,一些酒店时兴将娱乐活动与饮食买卖结合起来,有的地区还兴起了船宴、旅游酒店以及中西合壁的酒店,酒店业空前繁荣。中国酒店演变的历史,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豪华,越来越多样化。

然而,清朝末年,政治腐败,西方列强入侵,战火重燃,割地赔款,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这一时期,西式文化开始向中国传统文化发起冲击,传统的酒店面临着怎样的局面?酒店的发展会走向怎样的命运?我们拭目以待。

万达瑞华中心,中国西部七星级地标

 

万达瑞华中心地处城市中心人民南路与千年锦江黄金交汇点,遵循世界领先的一体化办公方式,将七星级酒店、七星级写字楼、七星级定制商业三种业态聚合衔接,打造中国西部七星级地标!

 

七星级写字楼全球同步发售!


上一页|1|
/1页